近日,新华三集团围绕“数智善治,共探创新之路”主题,邀请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,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、首席数字官兼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张鹏,与《财经》杂志副主编、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延春一道,就数字化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痛点问题、如何驱动技术创新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,如何协同共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,共同探寻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之道。
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,同时也被看作是有效解决“城市病”的“良方”之一。管清友认为,无论是对公共治理,还是对经济运行,技术的影响都非常直接且深远。在农业或工业时代,很多“大城市病”无解。但在数字时代,利用数字化的技术、模型、应用,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“大城市病”,让我们看到了新型智慧城市系统的独有优势。
(资料图片)
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的一种新型形态,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建设和参与者,新华三集团参与了超过200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,并连续七年发布城市数字化发展指数体系,见证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变迁。新华三一直以“让智慧融合生长”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,张鹏解释道,数字化项目不是在交钥匙那天结束,而是交钥匙那一天才开始不断验证、不断迭代、不断成长,要把智慧城市当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体。要运用数字化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谓的“大城市病”,要一分为二地看:一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,需有效配合,形成互动;二是既要尊重共性的因素,复制成果,也要尊重个性的需求,量身定制。
面对“数据烟囱”、“数据孤岛”以及民生与企业发展中均存在的“数字鸿沟”,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价值,激发数字经济潜能,成为数字治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难题。
“‘数据烟囱’确实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。”管清友表示,数字孤岛的形成与数据共享的难以落地,背后既存在数据产权的模糊问题,同时在考虑如何用好数据、保管好数据的过程中,也引发了商业伦理等一系列问题。
管清友表示,数字化本质是数据,而数据的流动没有边界。因此数字化的过程,不仅仅是新建一套系统的问题,还意味着整个政府治理体系的变革。
对此,张鹏给出了两条思路。一是靠技术解决,比如隐私计算,通过数据的可用不可见,让更多领域享受到数据应用带来的结果和价值。二是通过协同共治、业务驱动,真正实现数据的不断融合与共享,例如现在广泛关注的“一网统管”“一网通办”。
在数字经济发展按下“快进键”的当下,数字化、智能化本身已经成为了治理的对象和挑战,既是对空间的重构、对要素的重塑,也是对经济的重组和对社会的重建。
“从‘治理’到‘智理’的转变恰逢其时。技术的迭代可能会改变很多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改变的东西。”管清友指出,中国经济面对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换挡的挑战,面对着AIGC等新技术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冲击。未来城市的治理概念不再是“管”字当头,政府迫切需要完成从“管控型”政府向“服务型”政府的转变,搭建数字化治理框架体系,提升城市治理效率,才能充分保障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、加速复苏。
“时代的问题要靠时代的方法解决,不能再用工业化的思维、工业化的体系、工业化的方法,来治理数字化、智能化带来的新挑战。”与管清友观点一致,张鹏也强调了当下“数智治理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同时,他还就具体实现方式抛出了自己的观点:在“数字治理”切换到“数智治理”发展中,一是认知先行,二是业务驱动,三是技术保底。新华三提出,要推动城市数字化加速从“治理”迈向“智理”,需要从提升三个“力”着手:以“第四视角”提升“数字治理管控力”,用“智能外挂”提升“数字治理创造力”,接“数字地气”提升“数字治理亲和力”,借助AIGC大模型的技术力量提供智能化服务,赋能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