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依然对中国虎视眈眈,值得我们高度警惕。
正解局出品
【资料图】
前段时间,中国外事部门证实,一个日本人因为涉嫌间谍活动,在北京被捕。
有消息说,这个日本籍男子,五十多岁,是日本第三大制药公司安斯泰来在中国分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。
虽说中日建交已半个世纪,可日本对华的情报收集活动一直没有停止。
这期间不仅有常规的军事手段侦察,也有以民间交流、科学考察等名义,潜入中国各地,通过非法拍照和测绘等技术,搜集中国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情报等其他手段侦察。
这些年,因为涉嫌间谍活动被抓的日本间谍不在少数。
仅2015年到2017年,三年时间内,就至少有12名日本人因涉嫌间谍罪被捕。
他们中有商人、学者、游客,都是通过非法拍照和测绘等手段,搜集中国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情报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日本间谍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“中老年人”,被抓时都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。
这似乎与人们印象中,具备“007”那般身手敏捷又风度翩翩的间谍模样大相径庭。
那么,为什么来华刺探情报的日本间谍几乎都是老人呢?
是实在派不出人,还是另有深意呢?
先来看下这些被捕的日本间谍到底有多老。
2015年,一家以国内某航空公司顾问身份往来中日两国的日籍老人,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抓,他当时的年龄已超过70岁。
同样是2015年,还有一位近60岁的日本籍男子,擅闯温州南麂列岛军事基地进行拍照活动时被发现,随即被有关部门控制。
2016年,我国抓获了化身经济行业专家,蛰伏在中国37年的日本间谍阿尾博政
2019年,一支由6名所谓“日本学者”组成的考察团来到我国沿海某市,借口地质考察,偷拍海军基地时被有关部门控制,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近80岁。
被抓的日本间谍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,原因也很简单,他们中很多人并非真正的职业间谍,多数人都是借助真实身份来华后,伺机搜集相关情报。
这些日本间谍公开身份几乎都是科研人员或企业退休者,比较容易获得来华许可。
同时,他们的年龄,也成为从事间谍活动最好的掩护。
说起来,岁数这么大还当间谍,整天提心吊胆,这些日本老人确实也是被逼无奈。
很多日本“老人间谍”铤而走险,实在是退休金不够养老
日本老龄化十分严重,他们几乎都是日本经济泡沫的经历者,退休时不但没存下多少养老金,可能还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。
其中不乏为了丰厚报酬铤而走险,做起了“兼职间谍”业务的老人。
至于日本年轻人,舒舒服服在国内找一份稳定工作不香么?
除非是职业间谍,否则去中国收集情报这样高风险的“兼职”,根本没有人愿意做。
既然如此,“老人间谍”就成了日本情报机构的最佳选择。
一方面,日本老人数量多,“消耗”得起;另一方面,这些日本老人有着身份优势,来中国远比毫无根基的年轻人更容易收集到情报。
事实上,无论是抗日战争前,还是现在,日本对中国的情报收集活动从未停止过。
日军绘制的兰州市地图
众所周知,日军在抗日战争时使用的军事地图远比中国军队的要精准得多,每个村庄,小到一口井、一棵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日军地图的具体信息,都是由在中国境内刺探情报的日本间谍提供,可以说,日军地图上每一寸面积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。
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,来中国的日本“民间人士”也越来越多,足迹遍布全国各地,通过拍照和测绘等手段,想方设法窃取各类情报。
当然,这些间谍最关心的还是中国的军事技术,这几年抓到的日本间谍,几乎都是出现在装备最新式武器的基地附近。
凡是重要军事禁区,附近都会找到日本间谍的身影
可以说,只要是重要的军事基地,日本间谍就一定会去“光顾”。
可能有人会好奇,现在军事卫星技术那么发达,日本自身也是航天大国,直接通过卫星拍摄多简单,何必还要派一群“老人家”实地拍摄呢?
确实,现在的军事卫星的拍摄技术已经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,清晰度可谓一流。
现代军事情报领域,各国军事基地的具体位置早已不是秘密,但具体坐标体系和起算点都属于绝密信息,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战时的导弹以及地面火力能否精准命中目标。
这就意味着,光拍到军事基地没有用,还必须搞到精准定位,这才是各国情报机构最感兴趣的内容。
准确的坐标和起算点是精准火力打击的必备要素
获取这些情报内容,是日本“老人间谍”以各种名义非法侦测我国各地军事基地和设施的重要原因。
2011年,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,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一万九千多次,开展重大专项执法行动二千七百多项,立案调查违法案件三千余件。
其中,非法在华测绘相关案件的参与者,日本籍人员占了多数。
除了实地拍摄军事基地,日本“老人间谍”还有个重要任务,就是收集整理国内公开发行报刊上刊登的政府人员、经济、农业等各方面的数据。
他们收集情报的能力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,不仅对我国各省市的产业状况清清楚楚,甚至连我们地方负责人的个人信息,都了如指掌。
日本国内还有两大畅销书每年更新,一是三菱综合研究所所编的《中国情报》,二是《现代中国名人辞典》。
前者包括中国社会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科技等各种信息数据,后者更详细完备,中国的党政要员、区县以上相关机构,甚至国企等人名、简历、能力尽在其中,简直令人细思恐极。
除了常规利用自己公开身份收集情报,他们还会通过外事活动、赞助项目等方式,广泛撒网,接触各类从业者,有目的地获取信息。
日本间谍在华的情报收集过程,也颇有心计,往往会以学术交流或商业合作名义,让很多人不知不觉上了当。
比如日本产的魔芋品种老化,中国同类产品在国际上很抢手,日本某株式会社便盯上了四川的一家魔芋企业,提出合作,却遭到拒绝。
然后,日方改变策略,委派一名有中国血统的日本老人到四川考察,以“搞魔芋加工”为由,用华人的身份骗取某些部门的信任,将优良品种、土壤标本和生产工艺全部盗走。
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。
不仅如此,这些日本“老人间谍”还会寻找合适的人选,经常进行资助,并以安排其去日本留学、访学为名义,鼓励他们为日本侵华历史涂脂抹粉。
部分受到日本资助的中国人,从日本回国后,大肆为日本侵华史洗白
这些年,很多试图为日本侵略历史洗白的中国学者,不少都有日本留学或访学经历。
他们倒不一定是主观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唱赞歌,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某些日方机构文化渗透的蛊惑。
还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,众多被抓获的日本“老人间谍”并非来自日方统一的情报系统,这些人涉及情报机构多达九个。
日本在二战前就有着十分庞大的情报体系,陆军和海军有彼此独立的情报部,政府所属各部,如外务省、拓务省、兴亚院、大东亚省也有自己的情报机构。
二战时期的日军陆军情报本部
日军侵略中国后,又设立了多个特务机关,比如关东军在东北就设立了15个特务机关和20个分机关,主要任务是监视和调查中国抗日力量。
在各地,日本的特务机关更为系统缜密、分布广泛,除了常规的军事情报收集,还包括占领区经济活动情报。
二战结束后,在美国的管制下,日本的情报系统全部解散,所有军事领域的情报统统交给美国负责。
本来这样也挺好,日本可以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。
可没想到,因为缺乏专业的海外情报机构,日本屡屡在国际上陷入被动。
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,朝鲜多次进行远程导弹试射,导弹几次飞越日本领空,日本政府却毫无察觉,引起国内强烈不满;此外,日本国内发生过多起恐怖袭击,政府同样浑然不觉。
朝鲜导弹多次飞过日本领空,让日本人惊恐不已
当时的日本并非没有情报部门,既有日本防卫省的情报本部,也有号称“日本的CIA”,直接听命于首相的内阁情报研究办公室。
这两家无论情报的搜集能力还是分析能力,在日本情报系统内均首屈一指。
除此之外,日本还有负责海上情报搜集的海上保安厅、负责国内情报收集与监视工作的法务省公安调查厅、警察厅情报通信局以及警视厅公安部门,就连财务省、经济产业省、金融厅以及一些民间商社,也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。
可这么多机构,唯独没有负责海外行动的专门机构。
由于日本宪法的限制,任何一个日本情报机构都不具备秘密行动的能力。
2015年,两名日本人在叙利亚被极端组织“伊斯兰国”绑架,由于日本缺乏负责海外情报行动的机构,只好把谈判工作交给了约旦和土耳其政府。
可能因为被绑架的不是自己国民,约旦和土耳其和“伊斯兰国”很快谈崩,导致两名日本人质被杀害。
感觉丢脸的日本政府痛定思痛,为加强海外情报收集,增设了隶属于军事侦察机关的外务省国际情报局,专门负责海外情报收集。
细算起来,日本情报机构多达九家,却彼此互不买账,各自为政。
2023年4月4日,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通报内文截图
不过,最令日本情报系统焦虑的是没人,也没钱。
比如内阁情报研究办公室,虽说任务重大,直接向首相提供重要决策相关的国内外情报,可用人员不到200人;外务省国际情报局责任也不小,但雇员只有90人。
防卫省情报本部人员算最多的,约2000人;整个日本公安和警察机构的情报人员加在一起,只有约1800人。
情报机构的人员少,经费就更少。
所有情报机构的经费加在一起约1000亿日元(约合51亿元人民币),只是美国CIA每年152亿美元(约合1053亿元人民币)预算的零头。
或许,这也是日本情报机构雇请“老人间谍”难以启齿的原因:钱不够,老人凑。
可不管怎么说,“老人间谍”也是间谍,而且无论现在日本的情报机构看上去多么“薄弱”,冲着这么多派向中国的间谍,充分说明日本依然对中国虎视眈眈,值得我们高度警惕。
维护国家安全,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。
标签: